18540136251
专业从事企业法律顾问服务
法律顾问指南
首页 > 法律顾问指南 > 合同纠纷

民法典中受欺诈的抵押合同能否撤销

发布:2022-12-14来源:原创浏览量:142

一、民法典中受欺诈的抵押合同能否撤销


民法典中受欺诈的抵押合同,可以在一年内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合同的重大误解有哪些


情形在合同中的重大误解的情形一般有:

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

如把借贷误解为赠与,把出卖误解为出租。


2、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误解。

例如,加工承揽合同、技术合同、演出合同等要求有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如果对当事人的身份、技能等存在误解,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可构成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的性质、品种、质量的误解。

例如,把文物复制品误认为是真品,把劣品误认为是优等品,这些将可能导致当事人合同目的的落空,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4、对标的物的规格、价格、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损失,也可构成重大误解。


5、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

在实践中,当事人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

但在履约时一方因为过失而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因并非是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当按给付的不当得利处理。

万宸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团队为您解决企业法律难题,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电话咨询在线律师。

来源声明:本文章系辽宁万宸律师事务所小编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发布,以上内容部分(包含图片、文字、视频)来源于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
拨打下面的电话
18540136251
尊敬的客户,对该服务有疑问请您拨万宸客服热线,将随时为您服务!
万宸客服热线:18540136251
微信扫一扫,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24小时电话
18540136251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